我国翻译迈入产业化时代 拥有数百亿元大市场

发布时间:2006-06-12       浏览次数:2057       文章来源:

图:在2005年芬兰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翻译大会上,中国以多数票获得第十届翻译大会的主办权。图为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徽标 翻译公司近3000家,去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长期以来,翻译在我国一直以公益型事业性显现,而今这一状态开始根本性的变革!最近,我国翻译界首次以产业为主题,召集国际翻译家联盟、大型跨国翻译企业负责人、国内翻译产业权威人士、中国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在上海进行专题讨论,就如何解决近年来中国翻译市场的混乱、无序化竞争,以及翻译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瓶颈,如何增强翻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,探索中国翻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之路。“论坛”宣告:翻译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。 1中国“入世”催生翻译大市场 去年中国翻译市场年产值达200亿元 中国“入世”以来,愈来愈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,与之相关联的国外资料、网站、软件需要和本地进行对接,从而催生巨大翻译市场。但首次公布的翻译产业的发展规模还是令人吃惊。2003年中国翻译市场年产值为人民币110亿元,而到2005年,年产值就已经突破了人民币200亿元;从事翻译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员也在迅速增加,我国由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公司近3000家,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可以用万来计算;在岗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6万人,另有约数十万人以不同的形式从事翻译工作。仅以北京为例,1998年以前,北京市以翻译公司、翻译中心或翻译社的名义注册的企业不过109家,而截至2002年底已经达到800家以上。服务的种类和方式日益繁多,包括人工翻译、机械翻译、翻译软件以及网站点的地方化等等。 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数字则显示,目前全球翻译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30亿美元,其中亚太地区占30%;到2007年底,世界人工翻译市场将达115亿美元,将网页上的外国语言,翻译成为本国语言的翻译业务将达到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。 面对利润如此丰厚的翻译市场,如何更好地把握商机,开拓市场是当前翻译行业内各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。 [IMG]upload/news/200661295451.jpg[/IMG] 图:全国目前有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公司约3000家 2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严重逆差——— 进口14本书,出口1本书 中国的翻译队伍中,大部分人擅长将外国的书籍翻译成中文,却不善于将中国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外语,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瓶颈。这其中除了本身的外语水平,还因为对外国文化氛围、风土人情、文化背景知之甚少,而在国外的翻译队伍中,懂中文,能翻译中国作品的又少之又少。 数字显示,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大约是14∶1的逆差,进口14本书籍,仅出口一本书,而且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。在欧美的逆差则达100∶1以上,2004年,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,输出14种;从英国引进2030种,输出16种;从日本引进694种,输出22种。2005年,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∶24。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处于严重赤字和入超。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说,“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,只出口电视机,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,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,就成了一个‘硬件加工厂’。”“文化不是化石,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。文化是活的生命,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,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。只有有影响力,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。” 为了改变上述文化逆差,鼓励有志于中译外的人士加入到这个行业,我国翻译协会正在研究讨论建立一个基金,同时加快完善翻译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。 [IMG]upload/news/200661295513.jpg[/IMG] 图:从1952年-2006年仅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有1000多种,而出口的却屈指可数 3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到来 但内地翻译能力薄弱制约了经济发展 我国翻译历史源远流长,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———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、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以及鸦片战争至“五四”的西学翻译。如今,随着全球经济网络化、一体化发展的到来,我国出现第四次翻译高潮,无论是规模、范围、质量以及贡献方面,都为前三次无法比。 然而,与巨大的翻译需求不协调的是内地翻译市场消化能力的不足。在我国内地,翻译人员多是兼职,许多企业还是只有一部电话、一台电脑的“夫妻店”。数百亿元的市场,消化能力仅在10亿至15亿元,翻译能力的薄弱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就是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。由于无法消化来自国际上的巨大信息流,大量信息难入国门,中国因此失去了众多的商业机会。而译者的不够专业,大量外文资料在翻译中产生偏差、错误,以致进入国内市场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国内翻译市场大客户,宁愿多出四五倍的高价,将需要翻译的材料交给港澳台地区,甚至国外的翻译机构。 一些翻译企业急功近利,盲目压价,无序、恶性竞争严重,翻译作品质量良莠不齐。如将“保税仓库”译为“保护税收的仓库”、将“数控发电机”译成“数字化发电机”……“许多翻译作品不仅不能达到高水平,就连错译、滥译、乱译、甚至抄袭剽窃之作也非鲜见”。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刘习良认为,尽管翻译市场的繁荣给中国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,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 4我国高校首设本科翻译专业 今年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三所高校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刘习良说,大学外语系一般被视为培养翻译人才的摇篮。然而外语和翻译毕竟分属两个学科,做好翻译必须熟知中外两门语言的语言规律,特别要研究两种语言规律之间的对应关系。外语仅是翻译的基础,还要经过翻译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翻译工作,特别像同声翻译、重要的笔译,一般要大学毕业,然后再培训4年才能做到,在国际上是这样。在我国,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,仅1000人左右,大多集中在广州、上海、北京等地。一个合格的翻译,要有广博的知识,因为需要翻译的领域是很宽的,很少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。上海日报总编辑张先生说,文化传统的差异性造成理解容易表述难,比如“八荣八耻”、“211”工程等,这就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翻译了。 一个来自国家教育部的消息:今年,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设立了本科翻译专业,从今年起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。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开设本科翻译专业。 5计算机翻译软件出现智能化突破 “翻译工厂”实行连锁运作 翻译大市场的出现,也促使了计算机翻译软件的突破。据行家表示,新翻译软件已在过去单词对应翻译基础上有大幅突破,智能化程度较高。一些软件出品人精心打造的集记忆、交互、分析于一体的“翻译工厂”纷纷“出炉”,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。 与翻译软件同时推出的“翻译工厂”是采用“翻译连锁”模式运作的大型本土化服务机构。依托翻译协会的高级人才,将IT技术与项目管理、翻译工具有机结合,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本土化翻译服务。当一个客户产生翻译需求时,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,通过翻译工厂进行分派,最终给客户一个高质量的服务。同时,在两个软件中还附有增值卡,客户通过增值卡享受翻译工厂提供的诸如简历翻译、护照翻译等服务。 2003年11月,我国翻译领域的第一份关于翻译市场经营服务规范的重要文件出台,该标准明确了客户应向翻译服务方提供的必要支持,对翻译方在翻译质量、翻译期限、翻译保密、附加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。
0
无标题文档